固高科技(301510)今日在创业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1510,发行价格12元/股,盘中最大涨幅一度达566.67%,截至上午收盘,股价报收72元,涨超500%,市值达到288亿元,彰显了市场认可度。
固高科技二十余年来以运动控制技术为核心,产品上形成了运动控制核心部件类、系统类、整机类的体系,覆盖了高性能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驱控一体机、工业自动化组件、工业软件、垂直行业专用控制系统、特种装备等装备制造核心环节。
在市场上,固高科技的技术、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装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3C自动化与检测装备、印刷包装设备、纺织装备等众多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约为2000多家装备制造商累计部署超过50万套运动控制系统。
在客户上,固高科技服务的企业既包括大族激光、博众精工、新益昌、联赢激光、阿达智能、南通振康、广东科杰、亚威股份、慈星股份等国内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也包括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装备制造企业。
在团队上,固高科技董事长李泽湘从1999年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同事高秉强和吴宏共同创办固高科技,通过二十余年将自己首个创业项目变成人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此外,他创办的另一家公司希迪智驾,如今也成长为独角兽。
李泽湘目前除了拥有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身份,还有着“老师”、“创业者”、“投资人”等身份,李泽湘常被外界称为“大疆教父”,创建的松山湖机器人基地更是成为众多投资人的“打卡地”。
在今天单笔冲涨500%的高涨幅下,有股民感慨,这是一家从团队到产品都堪称完美的企业,更有甚者表示,单李泽湘这个名字,就撑起了高估值。
▍独特机遇下的创新与坚持
李泽湘的创业故事相当具有传奇色彩。
1961年,李泽湘出生于湖南的一个教师家庭。1978年,他从湖南永州农村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彼时对外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美国铝业公司访华时为感激中国的热情接待,当场表示愿为中方培养2名本科生作为答谢礼。18岁的大一新生李泽湘被选中,前往美国名校卡耐基-梅隆大学就读。
此后,李泽湘在学业路上高歌猛进——先后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完成了本、硕、博、博士后的学习。1992年,李泽湘怀着“想办一所大学”的热情归国,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在港科大,李泽湘担任电子工程系教授,创立了科大数控研究实验室及自动化技术中心。
1999年,由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方携手创建的深港产学研基地在深圳南山区诞生。同年,李泽湘受邀加入深港产学研基地。2014年,李泽湘在东莞发起成立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通过链接香港、内地及全球的高校、研究所、上下游供应链等资源,探索搭建起完整机器人科创生态体系,一个面向内地、香港乃至全球的机器人和智能硬件创业平台强势崛起。
创办固高科技同样是中国快速发展期的独特机遇。1999年8月,深圳市政府携手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共同创建了深港产学研基地,主要希望促成两大高校的科研成果在深圳实现产业化。由于项目启动仪式上需要双方学校有公司签署入驻,怀揣着“科研与产业结合”的想法,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携手同事高秉强、吴宏,共同创办固高科技。
当时,深圳正在从来料加工转向自主生产,同时从以传统产业为主导向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转变。由于市场尚未做好准备,固高科技的产品一度陷入停顿,只能靠卖教学产品维持运营。为了普及控制技术,李泽湘及团队一边在高校培养相关人才,另一边则是通过举办培训班,说服企业家让员工接受短期培训。
在这个过程中,李泽湘意识到,中国在过去这30多年,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发展都是引进、消化、模仿、学习的一个过程。以前,中国只是作为一个配角,国外设计研发,中国代工就好,但随着中国走向国际舞台,必然将要走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自己定义新的产品,实现颠覆性的创新。
在普及控制技术,推广国产产品的过程中,李泽湘及团队一直没有放弃培养相关人才,他认为,在新时代下,企业和人才的教育也要改革,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要适应新的产业创新模式,甚至还要能引领新的产业创新模式。所以在产品和模式以及人才上,李泽湘及团队一直在通过新工科、新产业、新经济、新销售等方式同步进行探索。
秉持“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愿景,李泽湘开始尝试搭建一个平台,把一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研究生组织起来,找到创业方向。然后再利用供应链优势,将先进的、成熟的技术整合到产品创新中,最后量产推向市场。
通过这种“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平台支撑、资本驱动”的完整模式,固高科技作为李泽湘理念最直接的践行者,也高效打通了技术成果产业转化路径。同时以固高为龙头,围绕智能制造领域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布局,累计投资20家参股公司。这里面,既有系统集成商,也有与地方政府及相关产业资源共建的研究院,还有从事物联云技术的赛诺梵、“AI+机器人”的微埃智能等优质核心部件企业。
在这个过程中,固高科技的产品最终被打磨成熟,也正是在长期的努力和坚持中,固高科技将整个珠三角的产业链从终端产品制造,延伸到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和与之配套的运动控制产业,为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平台。
也正是在长期的努力和坚持中,固高科技获得北京股权中心、光远自动化、澳门明杰、国富绿景、基石资本、联想创投、香港科技大学、顺禧基金等投资者的支持。帮助固高和李泽湘将许多小团队一步一步发展成小公司、中等企业。有些深耕细分行业的开始在中国、世界产生影响力。
目前,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孵化了60多个团队,其中有15%已发展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公司,包括云鲸智能、海柔创新、卧安科技、正浩创新、希迪智驾等企业。此外,在腾讯、红杉等支持下,他成立的XBOTPARK基金(前身为“清水湾基金”)也顺利完成二期基金募集,并已投资食铁兽科技、恒之未来、茵塞普、纬尔科技、不停科技等项目。
▍专注为国产高端装备“造心”
目前,更多人已经意识到,运动控制系统是多个高端工业装备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也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基础技术。大力发展机器人、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产业,离不开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国产高端装备崛起的道路上,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说核心基础零部件 、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决定了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是工业制造‘皇冠上的明珠’,也是我国持续奋斗的目标。
一套完整的运动控制系统,包括运动控制器、驱动器、电机、传感器件等部件,主要用于实现机械运动的高速精准位置控制、速度控制、转矩控制或力控制,从而满足先进工业装备的高性能需求,是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对于工业制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长期以来,核心零部件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是国产制造业厂商在持续攻坚的重要领域。随着近年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发展的逐步提速,先进的运动控制系统决定了工业现场核心装备及关键工序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是高端装备的核心基础部件,也是支撑智能制造落地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为了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我国政府加强了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了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帮助一批国产企业快速崛起,国产核心零部件厂商的技术研发水平正不断提升,国产化率大幅迈进,进口替代的步伐正稳步前行。固高科技是其中扎根研发,实现产品实力稳步提升的标杆企业。
自设立至今,固高科技二十余年来坚持专注于为机器人等核心装备产业“造心”,专注于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研发,长期立足国产替代,以突出的自主创新能力服务我国对高水平运动控制技术的需求,从而帮助智能制造装备有了“大脑”,工业控制有了“核心”。
20年的坚持使得固高科技目前已经是广东省运动控制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工业现场网络与多维感知企业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工业机器人控制与应用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的承担单位,承接了科技部“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中欧国际科技合作等多项科研攻关项目。
20年的坚持使得固高科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包括“半导体器件后封装核心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
20年的坚持也使得固高科技有着过硬的产品实力。固高科技的运动控制器定位于解决中高端装备的复杂系统运动控制需求,运动控制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端产品性能比肩ACS、Aerotech水平。固高科技的伺服驱动器则主要定位于高性能产品细分市场,解决精密加工设备中的高速高精定位问题,推动高端伺服驱动产品的国产替代,高端产品的核心控制性能可以对标科尔摩根、ELMO等国际先进厂商。
▍结语与未来
想要赢得客户认可,需要过硬的产品和技术实力,这有赖于长期的研发投入和对于方向坚持。
在2020年至2022年,固高科技的研发投入累计近2亿元。公司拥有发明专利56项,先后主编9项国家标准、参编国家标准10项、地方标准2项。公司研发力度持续维持在高水平,3年研发投入占比分别达到24.47%、17.41%和 19.63%,连续3年位居同行第一位,是A股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的4倍以上。最终,固高科技构建了“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平台”,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等产品性能不亚于国外先进厂商,能够助力高端装备产业的国产化突破。
对于研发和积累,李泽湘在采访中有一句话:“在风口上,一家企业也许今天是独角兽,明天一阵风过来就消失了,后天从估值100亿就清零了,哪怕上市了融了很多资但并不赚钱。因为我们过分去追求短期的效益,所以大家往往就会忽视长期的积累。而解决“卡脖子”问题是需要一点一点去积累,德国、日本、美国的企业,都是经过漫长的过程才能够成为细分行业的龙头,才能够有资格去卡别人的脖子。因此,随着国家对一些行业的约束,很多独角兽消失了。但是这些实体经济的独角兽它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