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扫地机器人市场越发火热,作为“懒人神器”的扫地机器人,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为家中清洁好帮手。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扫地机器人售价大多都在千元左右,自带拖地功能的价格价格则更贵达数千元,但是让许多机器人行业从业者没有想到的是,拼多多等平台,一款20多的扫地机器人竟然销售10W+台,还打出了洗扫拖一体的广告。

真的会有人买这种便宜的扫地机器人吗?从评论区可以发现,身边真的有人会在某多买这种廉价的扫地机器人用,尤其很多中老年人都相信这样的扫地机器人可以实现扫地自由。
机器人大讲堂调研发现,有网友表示,自己的长辈就入手过,但是因为在扫地时太智障,直接卷入了地毯报废了,智能避障了个寂寞。
无独有偶,近日,上海一男子网购挑选扫地机器人时,也发现了一款价格只要26.8元的产品,产品页名称为“扫地机器人吸扫拖三合一”,看似十分全能。

男子一开始看到这个产品时,一开始也是很怀疑的,毕竟,扫地机器人几千的不少,几百的也听说过,可是这26.8元的,他还是头一次听说。
由于看到商家写的送福利,他也就信以为真,以为可能自己捡到大便宜了,于是,男子一口气买了20个。
下单之后,他还和老婆吹嘘,说以后家里的卫生不用担心了,老婆对此则将信将疑。
很快,男子就收到货了,然后内心拔凉拔凉。
其实刚收到快递时,他心中已经开始有些疑虑,一方面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另一方面,在所有人的印象中,扫地机器人就算是再小,那也是需要一个三四十公分的箱子才能够放得下,可为什么自己拿到的箱子这么小呢?
就连外包装都只是比一个盘子大一些,这其中的机器,岂不是更小?但他安慰自己,1个不行就多用点,反正够便宜。
结果收到货后发现,该机器人才半只脚掌大,这名男子并不服气,扫地机器人到手后,男子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测试。

他将桌子上铺满纸屑进行扫地实测,结果这款20多元的扫地机器人仅扫走了一张纸,还差点掉到地上,在箱内进行的拖地功能更是一言难尽。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男子最后将20个全拆开,希望量变产生质变,铺满地开始大扫除,满地的扫地机器人开始工作,场面壮观,但结局却让人失望,扫地效果聊胜于无。

该视频在网上意外走红,许多人吐槽称 “就是个玩具”。
有人称,自己就也上过这个当,当时拼多多三十元买的扫地机器人根本就没有办法用,机器人仅仅只是碰到障碍,会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而已,脏的地方不扫,扫过的地方,一个劲扫来扫去,而且很快没电。

网友拆了后发现,里面就一个电池带动一个小电机,通过塑料齿轮带动几个轮子,一个轮子上有几根毛刷刷灰尘,结构非常简单。
吉林长春一男子也表示,自己曾花9块9在网上购买了一款“迷你低配版扫地机器人”,重要的是,商家介绍说这是一款带智能避障功能的机器人,它非常聪明,能够自如地躲避障碍物。

收到货后发现也才半只脚掌大,男子尝试了一下,发现虽然小,但是还是有基本的“推吸垃圾”功能。他又发现商家说的“智能避障”功能没有体现,一个劲在家里乱撞。于是问客服后,客服称“智能避障系统还未装上”。

一翻包装盒,赫然出现一对“大眼睛”!男子将“大眼睛”给扫地机器人贴上后发现:“大眼睛”不仅让机器人变得很萌,障碍物也是可以避开,但是垃圾它也给避开了。
男子尝试了很多次,确实是躲着垃圾走,有时候还围着垃圾转圈圈,就是不去扫垃圾,试机感受一言难尽!

有网友调侃,9块9能跑能动,你还想咋地?有网友表示,智能避障扫地机器人简称“智障机器人”,没毛病。
也有网友算了一笔账,表示商家卖这些产品都笑疯了,虽然这么便宜大部分人会觉得有问题,但总有人好奇,只要你好奇一试,好奇的人多,销量就上来了。一台26.8元,10万个人好奇,商家的利润也是起飞。
可以说是思维一打开,生意就能好起来。
也有一些网友对于扫地机器人行业的乱象提出了思考。在扫地机器人大火的当下,商家打着扫地机器人的幌子,实际卖的却是毫无用处的“玩具”而已,这种行为可能已经涉嫌欺诈,消费者可要求退一赔三。
他举例,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赔付五百元,
但是网友都忧虑不知道该条款适不适用于扫地机器人这个新品种。
有网友也提到,扫地机器人其实如今许多大品牌也已不到千元就能入手,这给了很多人侥幸心理。例如360 X95 扫地机器人,在淘宝活动中,只要下单领取满1000元减200元优惠券、参与每满299元减50元优惠活动,页面领取1500-120元plus会员专享券(29号20点可用)实付可以低至650元。而在双十一活动中,科沃斯、石头等品牌的老型号产品,价格也一度拉到了1000元左右,但是实际使用也是一言难尽。
据数据统计,2022上半年扫地机器人零售额57.3亿元,零售量201万台,如此庞大的销量背后,已经出现了很多隐忧。
最近几天,《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一篇长文调查中,曝光了国外iRobot牌扫地机器人自带摄像头拍摄用户的事件,甚至包括用户在家上厕所的动态也被拿去给人工智能模型当做训练数据,还被发到了网络上。
由于扫地机器人的功能已经越发完善,视觉导航技术让扫地机器人在前进的清洁过程中,不断拍摄周边环境、实时定位、识别已清扫和未清扫的区域、创建精确的地图,最终实现了更智能的清扫效果,但这也可能造成进一步的隐私问题。一些网友担心便宜的扫地机器人,是否背后也可能存在类似隐忧。
如今,越来越多人把扫地机器人这个词当做了一门赚钱的好生意,对于这个行业,你又哪些看法?欢迎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