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截图
据媒体8日报道,韩国一名40多岁的男子在一农业配送中心检查机器人传感器时,被机器人误判为一箱甜椒,惨遭“杀害”。
据悉,该男子系一家机器人公司的员工,主要负责对工业机器人进行检查维护。事故发生在7日晚间,当时这个机器人正在传输箱装甜椒,而这名男子正在检查起重机器人的传感器。在检查过程中,机器人似乎出现了某种故障,误将男子识别成了一个箱子。随即,机器人的机械臂将男子提到空中后又摔到传送带上。
报道称,该男子上半身被置于传送带上,脸部和胸部遭到重度碾压,致严重挤压伤。他被送往医院后,最终不治身亡。
韩国警方表示将就此展开调查,查明事故的准确原因。此外,警方还将调查该配送中心的现场管理人员是否存在工作疏忽。
其他相关案例
案例1:小伙就这么被死死的按在平台上。
案例2:员工违规进入铸锭码垛设备活动区域,当场致死!
案例3:惨烈!车间机械人机器手臂失误将员工推进炉内!!
案例4:机器人“吃人”事故时常发生,安全规程岂能置若罔闻!
一、事故简要经过
凌晨5时29分,某冶炼厂熔铸工序307班码垛作业线机械臂主操手(小组长)金某在自动码锭机组未停机情况下,从未关闭的隔离栏安全门进入自动码锭机作业区域,在机械臂作业半径内进行场地卫生清扫。
5时30分,金某行走至码锭机取锭位置与机械臂区间时,因顶锭装置接收到水冷链条传输过来的锌锭,信号传输至机械臂,机械臂自动旋转取锭,瞬间将金某推倒在顶锭装置上,锌锭抓取夹具挤压在金某左部胸腔。锌锭打包工张某立即启动急停开关,并呼叫附近人员一起实施救援,副厂长王某听到呼叫声,立即赶到现场参与救援。王某、张某等人手动控制将顶锭装置降落复位,并将金某身下压覆的锌锭取出,增大活动空间,但仍无法救出,后使用撬棍抬升机械臂等方式,均未能将金某救出。
熔铸工序307班班长杨某赶到现场后,组织人员拆卸机械臂地脚螺栓,用电动单梁吊吊起机械臂,于5时48分将金某救出,6时05分120救护人员赶到现场实施抢救,后送往某县第二人民医院(某镇卫生院),金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直接原因初步分析
金某违反云某有限公司《机械臂安全环保技术操作规范》Q/YCQXJ3060.新增-2019中4.3.5“严禁在机械臂作业时进入作业区域空间” ,以及5.3.2.3“机械臂断电后,操作人员方可进入作业半径内”的规定,违章进入自动码锭机机械臂作业半径区域进行清扫作业。
三、事故暴露出的问题
(一)违反“十条禁令”行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和杜绝,金某违反第八条“严禁违章穿越或进入正在运转的设备设施”,导致事故发生。
(二)对《机械臂安全环保技术操作规范》、《机械臂技术规范》教育培训不到位,未组织有针对性的复岗培训考试,培训质量不高,员工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三)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隔离栏安全门与机械臂未有效连锁。
(四)现场人员未能清晰掌握机械臂手臂发生人员困住的解救措施,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盘点历史上数起机器人杀人事件
↓↓↓
事实上
随着机器人的普及
机器人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今年3月,一名50多岁的韩国男子在一家汽车零部件工厂工作时被机器人困住,导致其身受重伤;
2022年7月19日,俄罗斯举行的莫斯科国际象棋公开赛发生意外,与儿童棋手对弈的机器人竟然紧紧抓住7岁男童的手指不放……
1978年9月6日,日本广岛一家工厂的切割机器人在切钢板时,突然发生异常,将一名值班工人当作钢板操作,这是世界上第一宗机器人杀人事件。
1979年1月25日,距离工业机器人发明公司unimation公司成立20后,年仅25岁的美国福特工厂装配线工人RobertWilliams,在密歇根州的福特铸造厂被工业机器人手臂击中身亡。这是迄今为止第一例有据可查的工业机器人杀死人类的案件,因为工业机器人生产安全问题的缺失,法院裁定赔偿Williams的家人一千万美元补偿。
1981年7月4日,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明石工厂的一名修理工人,无意中触动了机器人的启动钮,这个加工齿轮的机器人立即工作起来,把那个工人当成齿轮夹起,放在加工台上砸成了肉饼。
1982年5月,日本山梨县阀门加工厂的一个工人,正在调整停工状态的螺纹加工机器人时,机器人突然启动,抱住工人旋转起来,造成了悲剧。
1982年夏天,一名英国女工在测试工业机器人的电池时,机器人突然启动,把女工的手臂折成两段。愚昧的机器人居然不能识别人类和工业品,偶然的失误竟会导致人类成为牺牲品。
1989年2月底,在日本的一个无人工厂里,发生了一起机器人将一名维修人员强行拖入转动的机器中绞死的事故。自1987年以来,日本已有十余名工人死于机器人手下,致残的有7000多人。
1989年,苏联国际象棋冠军古德柯夫和机器人对弈,古德柯夫连胜3局,十分得意地宣称机器人的智力是斗不过人类的,悲剧突然发生了!机器人向金属棋盘释放了高强度电流,恰巧古德柯夫的手正放在棋盘上,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代国际象棋大师死于非命。
这样的机械事故还有很多
男子被卷入设备中,顷刻之间,骨肉分离
类似事故一次次再发生
如印在眼帘
员工被卷入设备,员工“操作”2分钟才停下设备
凌晨3点,徒手操作设备被卷入
设备3分钟旋转,地面血肉模糊
直接带入设备
女工两只手臂被卷入机器滚轴之间,
因巨痛女工当场昏迷。
双手被辊卷入,无法 脱身
参观人员直接“飞入”设备
女工长发卷入设备
人被车床卷入的恐怖震撼瞬间!
员工被卷入运转的机器
短短六秒,眼前一条鲜活的生命瞬间就没了
员工被卷入料
看起来,是放松了对运转设备的警惕
实际上,是丢弃了对自己生命的责任
工业机器人安全管理
1)为现场技术负责人员必须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培训,而不只是走走过场!
2)三分钟操作不具备熟练度,谈何安全,安全隐患大!漏斗效应!必须进行深度学习,最终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形成标准化制度体系!
3)肆意不穿任何防护,杜绝我行我素!不只是影响你企业的形象,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一定要佩戴可靠的安全防护装备,比如安全鞋,反光衣,尤其是高空作业!不是吹毛求疵!是对人的负责与尊重!
4)杜绝长期加班,多增加现场人员定期体检福利,避免疲劳调机,在提升效率上下功夫!
5)上面如果做得好,现场人员就不会犯些低级错误而导致严重的事故,比如自动运行模式他就不可能进去。无知者无畏,需要定期对现场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俗称洗脑)!
6)尽量不要拆东机补西机,每个机都有他自己的运动范围和负载能力,严禁超载运行!
7)制度不仅要规范还要有监督,让人知道何处何时何地不能越界。
8)清洁整理整顿6S(排除隐患,避免发生意外)。
9)安全挂锁必须严格执行,不是靠感觉,抱侥幸心理!
常规的安全措施示例【进入检测】
作为工业用机械手的常规安全措施,通常会采用栅栏或围栏,将机器人与人员分隔开来。在这种情况下,若设有供人员进出的开口部或大门,将采用进行“进入检测”的传感器(光栅等)及门控开关。
但单纯的进入检测并不能充分确保安全,仍然有发生事故的情况。
发生事故的案例
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中,很多是因为有维修或调试人员在危险区域时设备重新启动。
一些大型设备因为有很多视觉上的死角,无法从防护区域外看到内部的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实际上,标准方面已经做了具体的明确规定,必须对这类死角采取措施。
以下内容就是 ISO10218-2 中的规定。
⚠启动及重新启动的控制设备,必须设置在安全防护区域外,并确保手动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能够从各控制位置进行观察确认,确保安全防护区域内无任何人员。
⚠若无法满足该条件,必须在安全防护区域的各个位置,配备用于检测操作人员的区域保护装置。
也就是说,若对操作人员操作启动开关的位置而言,危险区域内存在死角必须采取某种手段,确保能够有效检测死角区域内无人存在。“激光扫描仪”就是该手段之一。
如何防范机械伤害事故
① 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的制度。机械断电后,必须确认其惯性运转已彻底消除后才可进行工作;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才可取牌合闸;检修试车时,严禁有人留在设备内进行点车。
② 对人手直接频繁接触的机械,必须有完好紧急制动装置。该制动钮位置必须使操作者在机械作业活动范围内随时可触及到;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防护装置;各人孔、投料口、螺旋输送机等部位必须有盖板、护栏和警示牌;作业环境保持整洁卫生。
③ 各机械开关布局必须合理,必须符合规定标准。便于操作者紧急停车;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
④ 对机械进行清理积料、捅卡料、上皮带蜡等作业,也应遵守停机断电挂警示牌制度。
⑤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因素大的机械作业现场,非本机械作业人员因事必须进入的,要先与当班机械作者取得联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进入。
⑥ 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上岗作业时,必须注意力集中,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无证人员开动机械设备。
⑦ 供电的导线必须正确安装,不得有任何破损和漏电的地方。电机绝缘应良好,其接线板应有盖板防护。
⑧ 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无损,其带电部分不得裸露在外。局部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禁止使用110伏或220伏的电压。
⑨ 操作前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先空车运转,确认正常后,再投入使用。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⑩ 工作结束后,应关闭开关。
作为工厂员工
日复一日重复着单调、乏味的动作
以致很多员工养成了普遍的陋习
躐等躁进、漠视规章
亦或在某个岗位待久了
因为太过熟悉这个岗位的流程
致使经常出现忽视操作规章的事
甚至明知违规违章,依然我行我素
这样极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各有关企业要引以为戒
从以上事故案例中汲取教训
结合企业实际全面开展自查自纠
切实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严防机械伤害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