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ChatGPT引领了大型模型浪潮,同时推出了人形机器人新品,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在这一浪潮中,上半年投资者热衷于人工智能(AI),而下半年则转向了减速器领域。减速器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因此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之一。这热度一直延续至今。
人形机器人的突破关键因素包括硬件革新和AI智能技术的涌现,这两者共同推动了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智能水平。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涉及多个关键环节,包括机械硬件和智能系统。据中泰证券研报数据,人形机器人的物料成本中,执行系统BOM(物料清单)占比最高,约为53.2%。执行系统包括直线、旋转执行器和灵巧手,其中减速器是直线和旋转执行器的核心部件。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商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强劲。多只减速器股票在2023年10月底开始猛涨,包括绿的谐波、双环传动、中大力德、丰立智能等,它们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内分别累计上涨超过40%、18%、20%和30%。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如新时达、泰禾智能、思进智能等,仍在近期掀起涨停潮。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与机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汽车工业有相当的重合。多家公司,如运动控制系统制造商埃斯顿、汇川科技,减速器制造商双环传动、绿的谐波,滚珠丝杆制造商恒立液压等,它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领域。汽车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重合度也受到关注,特斯拉的供应链中包括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等公司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
多家券商机构认为,汽车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重合度,智能电动车和人形机器人都属于具身智能的范畴。2024年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而特斯拉等公司已经布局了人形机器人产业。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公司的股价在2023年10月底开始狂奔,但在2023年11月底的高点后,一些公司股价有所回调。不过,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仍然保持高关注度,部分概念股近日仍有涨停。产业链上的公司包括减速器制造商、滚珠丝杆制造商、运动控制系统制造商、力传感器制造商、3D视觉传感器制造商等。
2013年,AI被认为是智能终端演进的催化剂,类似于移动互联网开始蓬勃发展的那一年。随着AI和人形机器人硬件技术的演进,预计人形机器人的硬件、控制运动的“小脑”和决定智能程度的AI“大脑”将从分裂开发走向融合研发,推动人形机器人的进化。
据中泰证券研报引用高盛数据,最理想情况下,预计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特斯拉认为,人形机器人的需求量远超电动车,可能会达到100亿至200亿个。2024年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但目前市场仍处于中早期阶段,需等待市场爆发。在销售层面,人形机器人的成本还有待降低。一些预测认为,到2024年,人形机器人的单价可能会降至10万元美元左右,进一步量产后,可能在2025年降至5万元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