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Tier 1拓界机器人:探索新风口的崭新篇章

机器人2024-01-253598人形机器人移动机器人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迅猛发展,然而,续航焦虑和充电焦虑仍然是行业的痛点之一。纵目科技旗下子公司蚕丛机器人近日推出了一款名为FlashBot的产品,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移动充电宝”。这一创新的商业路径引发了业界的关注。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达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呈高速增长,但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充电难、找桩难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车主。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纯电动乘用车与公共充电桩的增量比例为3:1,充电桩的平均利用率不到6%。

 


纵目科技创始人兼CEO唐锐表示,新能源车的充电业务投资大,但资产效率低。为解决充电焦虑,蚕丛机器人推出的FlashBot具备L4级智能驾驶能力和104KWh的电容量,可在园区、停车场等场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智能充电服务。这一举措旨在通过移动充电机器人的方式,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解决充电难、找桩难的问题。


FlashBot的商业模式涵盖了削峰填谷电价套利的储能业务和汽车充电业务,通过提供便捷的能源交换服务,实现资产的高效利用。根据试营业数据,每辆FlashBot日均能实现200元的净收益。这一创新商业模式为移动充电机器人领域带来新的可能性,尤其在特殊场景下(如节假日期间的高速公路、不允许安装充电桩的地方等)有望发挥巨大潜在空间。


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不仅局限于蚕丛机器人,多家车企和科技公司也在积极探索这一领域。特斯拉、大众汽车、一汽红旗等车企,以及能链智电、中能电气等充电与能源互联网公司都已经推出了移动充电机器人,其中部分产品已实现自动插拔充电枪。

 


整个产业链正在加速加码,移动充电机器人被视为构建高弹性移动能源网络的一部分,有望在广大时空范围内实现能量交易。据市场研究机构Navigant Research的报告,移动充电解决方案的商业化目前占整个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市场的0.5%,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60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600亿美元。


除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人形机器人产业也正迎来千亿蓝海市场。AI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器人领域的新一轮高潮,而具身智能和大模型使得人形机器人在应用场景中更具多样性。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人形机器人市场比电动汽车更具发展潜力,其需求量可能达到100亿~200亿台,甚至超过汽车。

 


政策层面也对人形机器人产业进行支持,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新能源汽车后的又一个划时代产品。多家汽车企业,包括特斯拉、宝马、本田汽车、现代集团等,已经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关键期望于2024年,其中特斯拉的二代擎天柱Optimus机器人的发布被认为是标志性事件。预计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平均售价有望降低65%,销量达到216万台,总市场规模将达到3506亿元。


综合而言,新能源汽车的移动充电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崛起,为未来的智能出行和人机交互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链的深入合作,这两个领域都有望迎来更大规模的商业化和应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