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质生产力"概念的兴起,各行各业都在追求创新,而手术机器人产业也是其中备受关注的领域。作为这个领域的领军者之一,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恩思”)以其智能腹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为代表,正快速进军海内外市场,为医疗行业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
博恩思在2019年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2021年获得优胜单位认定。2021年通过国家药监局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2022年入围工信部和国家药监局联合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项目。同时,博恩思的创新设计理念和全球普惠医疗实践也受到了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两次深度报道。
博恩思的创始人李耀对记者透露说,手术机器人是当代机器人、人工智能、优化控制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深度融合的最尖端技术形态,是提升外科治疗效果与手术效率最有效的手段。他还引用了博恩思的联合创始人Dr.William Levine的观点:“手术机器人是未来最有价值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

在回顾博恩思初创时的点滴历程时,李耀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无数次的从0到1的突破。从第一个员工、第一台机器人样机、第一百项发明专利、第一例印度临床、第一次与达芬奇在世界舞台同场竞技,博恩思中国、美国、德国、印度、日本5个国家全体团队成员历经艰辛,不断进取,终于建立了第一个多个国家地区的海外布局。
随着国际多中心临床的展开和顺利推进,博恩思的发展逐渐提速。李耀透露,博恩思计划于2024年完成中国和印度临床试验和注册,2025年预期产品进入量产和销售阶段,并启动上市IPO程序。“我们计划同时在境内和境外上市,这是我们2025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李耀将手术机器人形象地称为“孙悟空医生”,他指出,手术机器人的出现突破了人手的局限、视觉的局限和空间的局限。博恩思创始人李耀指出,手术机器人不仅拥有亚毫米级的精度,还可支持多达5臂手术系统,可以胜任一系列高难度手术,包括但不限于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左/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远端胃癌根治术等。同时,这一机器人模块化设计通过开放式手术器械/影像接口技术,让医生在不改变解剖学习习惯的前提下,能够最短时间内完成由传统腹腔镜手术向机器人手术的转变。
已完成的30台国内临床试验显示,博恩思机器人在各类复杂外科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手术包括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左/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远端胃癌根治术、胃间质瘤切除术、袖状胃切除术、食管裂孔疝修补等。通过这些实践,博恩思成功培养了一支由青年医生至高年资(60-70岁)医生的手术团队,实现了全科室覆盖,让更多医生能够熟练使用这一高科技工具。
“手术机器人是医生的好帮手,让医生操作得更稳、更巧、更快。”李耀强调说道,“机器人的精准操作与灵活控制,不仅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并发症,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让患者能够更快地康复!”
以直肠癌手术为例,李耀透露,传统腹腔镜下手术出血量一般在200-300ml左右,而博恩思机器人手术则将这一数字大幅降低到仅约10ml左右,手术用时也更为高效。这不仅使得患者的麻醉时间减少,附加伤害也相应减少,同时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和后续感染的风险。
博恩思医学机器人的出现,为医生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技术支持,让高难度手术变得更加可行。这一创新助力医疗行业迈向更加安全、高效的未来,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康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