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启新章,赋能高质量发展——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在天津成功举办

2025-03-120具身智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抢抓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历史机遇,3月7日,由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和《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联合主办,天津市科学技术局指导的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在天津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

大会以“智创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创新”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用全链条资源,展现我国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前沿突破与产业雄心,为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献上一份科技厚礼。

本届大会的召开恰逢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之际,“具身智能”与“智能机器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该领域正式上升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报告发布后全国首个聚焦具身智能的权威行业盛会,汇聚全球1400余位行业精英,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30万,反响热烈。   

开幕式环节——共谋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未来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段星光担任开幕式主持人,他代表组委会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所有支持单位对本次大会的大力协助。

而后,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天津市天开高教科创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梅志红发表致辞并指出,天津市已构建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协同发展格局,未来将继续强化政策引领,深化协同创新,优化生态布局,扩大应用示范,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天友代表天津大学致辞,王校长介绍到本次大会作为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凝聚行业共识,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合作与场景合作,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勇纯代表南开大学致辞,方校长强调南开大学在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方面极具优势,未来将继续加强与各方的合作,共建京津冀机器人创新生态。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秘书长王继宏致辞中指出,具身智能机器人承载着重塑生产力、增进社会福祉和探索未知疆域的三大时代使命,呼吁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生态共建,以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的跨越。  

主旨报告环节——揭示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新动向

主旨报告环节由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张雪波、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刘振忠和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兼科研院院长刘卫朋共同主持。

多位行业顶尖专家和学者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前沿技术发展进行了精彩分享。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教授孙立宁分享了《微纳感知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报告,强调微纳感知技术是具身智能机器人从“自动化工具”向“智能实体”跃迁的核心驱动力。

国家自然基金委高技术中心原研究员刘进长作《快速发展的人形机器人》主旨报告,介绍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技术挑战及未来展望。   

灵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文峰作《灵巧手的创新之旅:突破传统,塑造未来》主旨报告,现场发布全球首款万元内高自由度灵巧手,以0.8888万元定价直接对标英国Shadow机械手220万元产品,实现价格突破性下探。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科技处处长、机器人质量基础共性技术测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凯在《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趋势研判》报告中,深度解构行业走向,提出链式发展丰富产品谱系、安全治理构筑发展护城河、软硬协同推进技术攻关、应用驱动实现工程化突破四大发展建议。

浙江大学教授熊蓉以《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挑战与进展》为题,分享了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该领域取得的关键技术突破。其领航者2.0机器人可在四级风力下600米连续动态行走,同步完成0.1毫米级精密装配作业,标志着我国在具身智能领域跨入“动态稳定+高精度操作”新阶段。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石照耀分享了《灵动之枢:具身智能机器人关节技术的突破与应用》的报告。报告指出,机器人关节正经历从“机械传动单元”到“智能器官”的颠覆性变革,动态精度理论与云服务模式将重构产业格局,传统减速器企业亟需转型以避免被淘汰。

清华大学教授赵明国作《像人一样踢足球——人形机器人的腿足上的具身智能》主旨报告,足球运动是具身智能的终极试金石——需集成运动控制、动态环境交互与实时决策能力。其多模态协同机制推动人形机器人突破复杂任务极限。

人形机器人产业已形成“政策-资本-技术”飞轮,但量产落地需跨越“实验室Demo→工业化生产”鸿沟。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规控算法部负责人王博省在《具身智能技术路线分析与观察》的报告中预测,“1万台生死线,10万台爆发点”量产标准,并指出通用化是规模化生产的前提。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熊德意作《DeepSeek与推理大模型:AGI新征程》报告,指出DeepSeek通过架构革新+推理突破+开源生态,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的技术突围,打破美国算力霸权,推动全球AI竞争进入新维度。   

国讯芯微(苏州)科技有限公司CTO蒋琛作《NECRO白泽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加速端到端应用落地》报告,介绍了国内首个自主微内核实时操作系统——白泽,凭借纳秒级的响应和多主栈核心同步能力,解决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在高速、高精度控制中的关键问题,为人形机器人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无锡巨蟹智能驱动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邵晖作《构建模块化关节生态:人形机器人快速迭代的底层密码》报告,巨蟹智能从应用者角度进军零部件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定制服务,满足人形机器人市场需求。

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松涛作《设纪元-真实设计资料共享平台》报告,设纪元旨在解决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复设计、资源浪费和信息壁垒等问题,促进资料共享和知识传播,提高自动化设计效率和创新效率。

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小平作《关节执行器在具身智能产业链中的位置及其发展方向》报告,清能德创通过构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生态圈,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实现跨越式发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戴振东作《从人体运动力学看人形机器人训练的未来发展》报告。戴教授表示,动物运动的“宏观有序-微观无序”特性揭示了复杂系统的鲁棒性本质,仿生研究需跳出“复现动作”陷阱,转向“力学边界学习”。

圆桌论坛——行业对话,共绘具身智能机器人新篇章

圆桌交流环节,在蓝点触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鹏玲的主持下,北京慧闻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罗澜涛、宇立仪器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秦德茂、集智联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包文涛、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中国业务负责人张梅魁以及天津市机器人产业协会会长高松六位嘉宾聚焦“具身智能火热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前瞻性的交流和讨论。   

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技术瓶颈、场景碎片化、商业模式不清晰等阻碍规模化应用的核心问题,分享了各自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定位、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的经验与见解。同时,嘉宾们也表达了对具身智能未来发展的信心,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的逐渐成熟以及产业链的完善,具身智能机器人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结语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的平台,也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