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科技近日推出国内首台全天时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将“激光一扫,瞬间除草”变为现实。
在第三届科技创新日活动上,华工科技集中发布了包括激光除草机在内的9项“黑科技”产品,以硬核科技与创新机制引领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
作为“中国激光第一股”,华工科技自上市以来已累计投入超百亿元用于创新研发,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5亿元、归母净利润4.10亿元,同比分别劲增52.28%和40.88%。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公司在专业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及持续向好的业绩表现,使其备受资本关注。今年以来,华工科技已接待机构调研315家,接待频次已与去年全年持平。
多项技术引领行业前沿
杂草治理是全球农业发展的长期挑战。激光除草技术凭借高效、安全等优势,正加速走向市场应用。
华工科技推出的这款全国首台全天时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最高可配置32个激光头,除草效率高达每小时32万棵。在同等成本下,其效率较人工除草剂作业提升4-8倍。机器人内置上千种农作物与杂草数据模型,通过AI视觉实时引导激光动态精准除草,并能根据不同作物调整激光功率,除草率稳定在95%以上,真正做到“除草不伤苗”。
该产品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目前已完成大规模田间验证,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
除除草机器人外,华工科技同期还首发了3.2T光模块/CPO光引擎、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智能装备、华工筑砺·工业智能体平台等8项光通信及高端设备制造领域尖端产品。
在算力基础设施前沿,华工科技已率先发布1.6T光模块,开发LPO、CPO技术,并推出单波400G技术,为下一代3.2T光模块奠定基础。在电信应用领域,其5G-A光模块已商用,6G光模块及空天地一体、人形机器人光网络等新场景研究同步推进。
为突破“卡脖子”技术,华工科技在高端激光装备领域持续发力,累计创造70余项“全球首款”或“国内首创”,牵头制定中国激光行业首个国际标准,产品自主化率超90%。
自2000年上市以来,公司研发投入总额超百亿元,且逐年递增,年均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2020至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3.31亿元、4.51亿元、6.08亿元、7.83亿元、9.93亿元;截至2024年底,研发人员达2483人,同比增长14.11%,占员工总数28.14%。
目前,华工科技拥有超20000平米的研发及中试基地,并在海外设立3个研发中心。其中,2022年成立的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作为核心创新机构,汇聚27位院士专家“智囊”,拥有21家合作单位及超30家战略伙伴。研究院近三年研发投入增长147%,研发人员增长21%,集聚骨干研发人员200余名,获专利超420件。
三大核心业务驱动高增长
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华工科技,是中国高校成果产业化的先行者及行业国际化先驱。2021年完成校企分离改革后,公司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公司聚焦“感知、联接、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业务,深耕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主攻新能源汽车与数字赋能赛道,持续突破核心技术,业绩稳健增长。
财报数据显示,2020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61.38亿元、101.67亿元、120.11亿元、103.10亿元、117.09亿元,稳定在百亿规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0亿元、7.61亿元、9.06亿元、10.07亿元、12.21亿元,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25年一季度延续高增长态势,营收33.55亿元(同比+52.28%),净利润4.10亿元(同比+40.88%)。
具体业务方面,三大板块齐头并进:2024年,智能制造业务营收34.92亿元(同比+9.45%),联接业务营收39.75亿元(同比+23.75%),感知业务营收40.95亿元(同比+26.08%)。
据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联接业务尤其受机构关注。华工科技表示:
国内市场: 受益于算力需求激增,400G/800G等高速光模块需求快速释放,公司数通业务高速增长,在数通AI光模块领域(互联网+设备商)月发货量居国内首位。6月光模块发货量达80万只,预计第三季度起月发货量将突破100万只。
海外市场: AI需求爆发推动海外算力市场高景气。公司自研800G硅光LPO模块即将批量出货;1.6T自研硅光模块已获中美知名OTT客户送样通知;1.6T ACC/AEC产品正在美国知名OTT客户测试并准备小批量出货。海外工厂已投产,正持续提升800G/1.6T模块量产能力,并计划新建4万平厂房以满足未来需求。预计7月800G及以上产品月产达10万只,8月将提升至20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