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外网有消息曝出,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项目面临生产延误。
该公司原计划在2025年生产5000台,但目前仅生产了几百台,其中约有50台在特斯拉帕洛阿尔托工厂工作,处理诸如行走和搬运物品等基本工作。
在公司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承认了人形机器人项目当前面临挑战,并下调了预期。他预计升级版Optimus3人形机器人将于2026年初投产。
但马斯克表示仍然看好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长期潜力,称五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的目标是合理值,并且2030年可能人形机器人有望月产达到10万台。
为了佐证特斯拉对于人形机器人未来的野心,近期,特斯拉已经确定与三星签订不低于22.76万亿韩元(165亿美元)供应合同订单,三星将在2033年底之前为特斯拉生产下一代AI6芯片,该芯片将主要应用于特斯拉的汽车自动驾驶软件、Optimus人形机器人。
此前,三星目前负责生产特斯拉的AI4芯片,台积电(TSM)负责生产AI5芯片,而AI6芯片的设计最近已完成,因此特斯拉签订了意向合同,表明了对于未来的乐观预期。
▍难题与机遇
Optimus 3的主要问题在于该机器人的手部和手臂部件尚未开发完成,导致许多机器人在工厂车间无法完成。六月中旬,特斯拉暂停了人形机器人的生产,以解决硬件问题。有内部人士称,主要原因是关节电机一直存在过热问题,同时目前的电池往往在耐用性方面存在不足。人形机器人的双手是灵活性的关键部件,但目前其力量和可靠性不足以完成重复性任务。为此,特斯拉正在测试新材料,并与全球多家供应商接洽合作,以寻求解决方案。
领导层的更替也减缓了发展势头。负责该项目的米兰·科瓦奇(Milan Kovac)于6月离职。此前担任特斯拉全自动驾驶部门负责人的阿肖克·埃卢斯瓦米(Ashok Elluswamy)目前领导该项目,其对于发展路线有着更新的规划。
由于其核心汽车业务面临压力,特斯拉正寄希望于拓展新的业务线,人形机器人就是其一。因为该公司近期公布了上半年业绩,美国电动汽车税收优惠政策正在逐渐取消,来自通用汽车、现代汽车等公司的竞争日益激烈,特斯拉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4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9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51亿元),同比下滑11%。
虽然特斯拉押注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来推动未来增长,但就目前而言,人形机器人仍是一项长期投资,最快能看到的预期可能是今年11月6号前后的股东大会。特斯拉股价今年迄今已下跌21%。
但好消息是,据媒体报道,特斯拉的第三代机器人设计已经准备就绪,目前原型机在美国工厂已经开始实测,预计2025年就会进军中国市场,并且面向中国的C端市场推出。
马斯克称,第三代机器人在协调性和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上会有很大的突破,比如能完成叠衣服、照顾小孩这样的家庭场景任务,而且其强调,第三代Optimus 3将是完全重新设计,并非简单改良现有模型,其造型与功能将带来重大突破。
马斯克还透露,Optimus 3设计不仅具备所有人形机器人所需的活动自由度,更在外观精致度上进一步提升。虽然未有公开实际面貌,但据指设计风格将延续早期展示的简约、仿人概念,而并非坊间猜测的轮足。
马斯克表示,现阶段的设计方向已经十分明确,未来即使需要改良,也不必大幅改动,这意味着该款机器人可能很快主要面向消费者推出,进入服务市场,并且有着更加符合人类审美的外观。
▍押注服务与消费市场
似乎是为了验证特斯拉对于全新人形机器人进入服务与消费的计划,在前不久,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还进入了特斯拉新开业的餐厅,能缓慢地为顾客舀出爆米花,递上爆米花时,还会轻轻挥挥手,或者比划个剪刀手。
对于该机器人是否完全自主进行动作,特斯拉并没有正面回应,但马斯克说在X上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如果这家餐厅生意兴隆,特斯拉将在全球主要城市开设更多餐厅,让更多的人形机器人入驻,并在长途路线上设立超级充电站。
韦德布什证券公司分析师丹·艾夫斯表示,进军餐饮市场或许是提升特斯拉品牌在非消费者群体中知名度的一种方式。这意味着特斯拉正试图更加深入地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这不仅仅关乎餐厅和食物,他们还将特斯拉与良好的客户体验联系起来,可能与下阶段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计划有关。
也有分析认为,服务市场可能对人形机器人而言是更好的选择,虽然面临食品加工许可的问题,但相较封闭而且对作业灵活性要求要低得多的工厂,餐厅、零售等场景的品牌价值会高上许多,有助于媒体报道、推动市场热度,提升大众认知,而且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工业场景拓展至社会化场景,实现与人的高效协同交互,也有助于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持续进化以及法律、伦理框架的补全,从而真正为人形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打下基础。
▍结语与未来
过去一个世纪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造就了新一代的巨头。
当1980个人电脑热潮兴起时,微软(MSFT)成功押注,股价在IPO后的第一个十年里飙升了1000%以上;2007年苹果公司(AAPL)推出iPhone引发的智能手机革命,推动股价自那时起上涨了近5800%;2018年,特斯拉抓住了电动汽车的时代。这些企业的共性往往在于,押注中国市场,例如2024年,中国贡献了特斯拉34%销量,47%的产量,成为这些企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也证明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庞大潜力。
如今,全球新的科技浪潮正在形成: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软件革命的硬件延伸,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当前人形机器人并非全能,但其已经初步出现明确的适用场景,这与早期电动车极其类似,但而继续押注更广泛的服务市场,或许意味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更多可能性。
因为例如当时电动车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补贴政策、技术不成熟等问题,但因此否定整个行业的发展潜力无疑因噎废食。如今电动车已成功走进千家万户,产业经历了螺旋上升的过程。
人形机器人目前这种类似的发展路径,意味着短期机器人产业虽然依然存在不完美和短期投机现象,但其进步和发展是持续性现象,本体运动能力持续提升,企业开始找到更好的落地场景,资本运作活跃和企业借壳上市等行业现象,或许预示着人形机器人正进入加速融资和扩产的新阶段,未来仍然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更多人形机器人赛道深度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形机器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