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一款AI"毛球"在京东618预售仅10分钟就售出1000多台,冲上潮玩品类销量榜前三。
更令业界震动的是,曾公开表态"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的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在与该产品背后公司的创始人短短十分钟交谈后,旋即拍板押注陪伴机器人领域。"用AI创造'情绪价值',是当下大模型应用版图中一条颇为靠谱的路径。"朱啸虎如此解释他的投资逻辑。
图片来源:珞博智能
2025年陪伴机器人赛道正呈现资本争相涌入、巨头跑步入场的火热景象。
不久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聚焦智慧康养、智能家居、家庭教育、社区管家四大垂类赛道。种种迹象表明:在机器人进入家庭的竞赛中,主打情感陪伴的机器人或许会成为率先突围的"种子选手"。
▍人形机器人与陪伴机器人:技术分野下的产业格局
人形机器人与陪伴机器人的技术分野,本质是物理执行能力与情感交互能力的专业化发展路径。这种分化正在重塑整个机器人产业链格局。
从技术架构看,人形机器人聚焦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任务规划等工业场景所需能力。以特斯拉Figure为例,2024年12月发售的Tesla Bot Action Figure售价仅199元,但其原型机Optimus的核心在于复杂的运动控制系统。而陪伴机器人则将技术重心转向情感计算和多模态交互。
机器人形式的Tesla Bot Action Figure
陪伴机器人在全球多个市场展现活力。GROOVE X的LOVOT 3.0于2024年5月发售,售价约29800元,配备深度相机、半球相机等多种传感器,通过情感算法模拟"喜爱"程度。卡西欧与VanguardIndustries合作推出的Moflin,2024年11月发售,售价2779元,通过AI模拟情感和个性,能够识别主人的声音动作。
图片来源:Yukai Engineering
产业链布局呈现明显差异。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以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为主,国内企业如绿的谐波、汇川技术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而陪伴机器人及AI玩具产业链则更加注重情感交互和智能化技术的融合。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种分化趋势。据ARK Invest预测,AI陪伴市场将从目前的3000万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700亿至1500亿美元。贝哲斯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陪伴类机器人市场规模为750亿元,预计到2029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5%。
▍表情陪伴机器人是AI陪伴的高级赛道
有不少业内专家及权威机构认为,表情陪伴机器人代表着AI陪伴技术的制高点,其通过高度仿真的面部表情实现深层次情感交互,正在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表情陪伴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壁垒:情感智能与交互、面部表情控制与仿生皮肤设计。1)感知:表情陪伴机器人需要高精度的传感器来模拟生物的感知能力,如视觉、听觉、触觉、仿生皮肤等;2)情感计算:核心在于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处理感知层捕捉到的人类的语音、面部表情、生理特征等多个维度情感信息,进行建模、计算、学习,从而实现与人类的交互,达成情感陪伴的需求;3)表情控制:语音、视觉、情感交互需要通过高度仿真的面部表情和触感实现,采用高精度的执行器控制机器人的表情输出。
图源:Lovot陪伴机器人官网
建议关注仿生皮肤和微特电机:仿生皮肤与微特电机(舵机为主)是表情控制机器人区别于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1)为了让机器人更像人,表情仿生人形机器人会在机器人上覆盖一层仿生皮肤模仿人类的皮肤,与传感器、机械结构融合,实现柔性表面、机器人微表情呈现。主流厂商仿生皮肤技术三大路线:Hanson Robotics采用弹性橡胶、EngineeredArts采用硅胶皮肤模仿人类皮肤触感,EX-robot采用医用级高分子皮肤、具有高韧性和高柔软度等特质,同时具备与常人相似的温度。2)微特电机:用于驱动柔性面部,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模拟真人的面部表情,2023年中国舵机市场规模105亿元,表情陪伴机器人将拉动中国舵机市场新增需求690亿元。
●AI玩具产业链深度融合
当前,AI和玩具产业链条正在深度交融,国内外企业纷纷布局这一蓝海市场。
传统玩具企业转型成为主流趋势。奥飞娱乐(002292)2024年5月发售喜羊羊超能铃铛娃娃,接入小冰大语言模型,售价399元,2025年初发售"智趣喜羊羊"。实丰文化(002862)获得宝可梦、奶龙、蛋仔派对等IP授权,接入豆包大模型,AI魔法星已上线销售。星辉娱乐(300043)借助VR遥控、语音遥控等技术,优化动态玩具系列。苏豪弘业(600128)在熊猫玩具中内嵌AI模组使其具备与用户交流的能力。
新兴科技企业大举入局。FoloToy于2023年推出AI对话玩具,基础款仙人掌售价258元,内嵌MagicBox机芯可调用deepseek、豆包等大模型。字节跳动2024年9月推出"显眼包"作为中秋礼盒赠品,二手平台价格300-1000元,基于豆包模型。跃然创新的BubblePal售价399元,2024年7月发售,支持MiniMax、豆包、智谱等多模型。汤姆猫(300459)投资西湖心辰,开发心辰Lingo语音大模型,AI童伴机器人售价1499元。杭州简墨科技的Cupboo咘咘天猫双十一售价1199元。
IP运营方深度参与。上海电影(601595)控股子公司上影元与跃然创新达成"IP+AI玩具"战略合作,依托600多部动画IP。元隆雅图(002878)拥有功夫熊猫、大闹天宫、小黄人等IP授权。泡泡玛特(09992)虽主营潮玩,但其IP资源为AI玩具提供了想象空间。
●毛绒形态+情感养成:最具潜力的产品方向
建议重点关注"毛绒形态+情感养成"为主的产品,这一方向具备三大优势:形态亲和力强,毛绒玩具天然具备安抚功能,加入AI后情感连接更深。技术门槛适中,相比复杂的人形机器人,实现难度和成本都更可控。市场接受度高,从日本Moflin(2779元)到国产Cupboo(1199元),价格区间覆盖广泛。
图片来源:萌友智能
●市场空间测算
基于腾讯研究院调研,98%的人渴望借助AI陪伴。权威机构测算显示:老年市场参考日本养老院月均费用15.3万日元(约7100元人民币),以渗透率5%计算,市场空间约4200亿元。青年市场对标潮玩市场渗透率8%-13%,保守估计7%,市场空间5000亿元。医疗市场全球自闭症儿童治疗年费用360亿美元,陪伴机器人潜在需求39亿美元。
▍结语
陪伴机器人的护城河,深筑于"懂"这一看似简单却极其关键的维度——既要懂得用户情感需求,更要懂得市场价格敏感度。
从具身智能机器人到AI陪伴玩具的转型,揭示了三个重要启示:
第一,技术理想需要商业现实检验。人形机器人代表技术的终极追求,但AI玩具证明了阶段性产品的价值。这种转型并非技术倒退,而是商业智慧的体现。
第二,场景聚焦比功能堆砌更重要。人形机器人试图解决所有问题,AI玩具只解决情感陪伴一个问题。这种聚焦让产品能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推向市场,同时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第三,产业链协同创造新价值。从芯片供应商到IP运营商,从玩具制造商到大模型技术方,整个产业链的协同让AI玩具快速成型,相关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正在重构。
人形机器人的终极目标并未改变,但通过AI玩具这个"中间站",整个产业找到了更务实的发展路径。当AI玩具积累了足够的用户数据、交互经验和商业模式后,这些经验将反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最终实现具身智能的全面商业化。
(更多人形机器人赛道深度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形机器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