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精英齐聚华西共探智能骨科技术

2025-09-091000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湘雪)“手术机器人能给医生足够的手术信心,以往需上百台手术积累的手感被量化、标准化,这将切实造福广大基层患者。”

 

 

9月3日至5日,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国产关节机器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项目暨第五期机器人辅助髋膝关节置换术培训班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举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张卓教授在授课中如此表示。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全面,涵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大讲堂、手术直播、Workshop以及复杂病例分享等。培训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团队创新采用“理论授课+手术直播”的结合模式,为学员搭建起“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学习体系,系统且深入地讲解机器人辅助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核心技术要点,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技术精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训高度注重实操环节,专门开展了6场手术直播。由元化智能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骨圣元化研发的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通过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手术直播教学,向在场学员清晰展示了在其辅助下,手术操作如何变得更加精细、准确——这不仅直观呈现了技术优势,更凸显其为传统骨科手术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国产关节机器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项目负责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周宗科教授表示,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关节外科的深度融合,关节置换手术正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实现根本性变革。而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正是推动这一变革落地、加速技术临床普及的关键举措。

 

周宗科教授进一步介绍,早在202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便成功完成西南地区首例国产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国产智能辅助手术系统正式迈入临床转化新阶段。此次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举办的项目专题会与第五期培训班,特别聚焦国产关节机器人的核心规划原理、标准化操作流程、高维度手术数据可视化解析及智能手术人才培养机制四大关键议题,通过深度交流与实践参访,切实为智能骨科技术的临床转化与学术发展注入动力。

 

凭借扎实的内容设计与实操导向,本次培训吸引力十足,共汇聚了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深圳宝安人民医院、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等19家医院27位骨科医生参与。学员们通过深入学习机器人辅助髋膝关节置换术技术,未来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骨科与精准医疗的整体水平提升,加速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国内临床应用的规范化发展。

 

解读:

 

骨科手术机器人重构手术逻辑 为基层医疗注入新动能

 

在技术推广与临床应用层面,多位专家围绕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价值展开深度解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宗科教授强调,智能化设备已为骨科手术带来革命性变革:尤其在复杂关节置换术中,机器人能提供精准的操作支持,不仅可有效减少围手术期炎症反应与镇痛药物需求、加速患者康复进程,还能显著提升手术效率与患者就医体验。“未来,培训班将持续通过理论授课、手术直播、模拟操作等多元化形式,助力学员提升机器人应用能力,推动骨科技术不断发展进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张卓教授则进一步阐述了医生与机器人的关系:“二者是合作关系,而非单纯的操作关系。”他指出,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应局限于常规手术,在复杂手术、翻修手术中依然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空间。机器人能够给手术医生足够的信心实施手术,既往需要上百台手术培养的手感被量化和标准化,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和推广关节置换手术,从而真正造福广大基层患者。他认为,手术机器人不是工具,而是配合手术的得力助手。

 

 

作为参训代表,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刘永光也分享了实践感受:“骨科机器人辅助髋膝关节置换术优势突出,依托术前精准设计与术中实时引导,能精细处理骨骼缺损、金属残留等手术难题,如同给医生装上了‘智能导航’,可精准定位假体位置。”他进一步分析,这一技术对不同群体意义不同:对年轻医师而言,它是高效的学习加速器和操作安全护栏;对关节外科专家,它不仅是精准手术的执行工具,更是临床决策的增强辅助;对科室发展,则起到“智能引擎”的推动作用,有力促进学科建设与技术水平提升。

 

 

绵竹市人民医院骨二科主任汪义表示:“此次培训对我非常有用。基层医生学习曲线、技术水平存在差异。而通过机器人技术学习,不仅可以缩短学习周期,还能更加精准地掌握髋膝关节疾病的力线与结构,借助机器人简化手术设计。它是改变医生的学习路径、实现患者精准治疗的有效手段。

 

 

高州市中医院南院区骨伤三科主任张扬表示:“传统手术截骨依赖医生个人熟练度、经验及辅助工具。对于复杂的髋膝关节疾病,有了手术机器人的助力,截骨角度会更精准,能攻克以往临床难以解决的难题,让患者获得更大益处。此次培训通过手术观摩结合理论授课,帮我全面提升了对机器人技术的认知,也更深刻理解其临床价值。”
 

突破:

 

《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髋膝关节置换临床应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除了技术培训的推进,大会上还传来国产关节手术机器人发展的重要突破——8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国产关节机器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项目迎来新进展,《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髋膝关节置换临床应用技术规范》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正式发布。

 

该规范明确了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规划、术中操作流程、术后评估随访及机器人系统使用规范等核心内容,可全程指导临床医疗机构运用术前CT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展髋、膝关节置换术,为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行业背景来看,当前社会老龄化加剧,关节疾病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传统手术在复杂多角度、三维空间操作中存在明显局限,而关节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恰好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方案。

 

早在2023年底,元化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便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发起重大项目,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牵头单位,基于国内首批髋膝一体、核心自研的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展大规模系统研究——其核心目标便是全面评估国产关节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为技术的全面、科学、规范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国产关节机器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项目已成功举办5期培训班,累计吸引全国120余位骨科专家与青年医生参与。培训期间,元化智能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骨圣元化研发的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始终通过生动的手术直播教学,直观展示其辅助手术的精细度与准确性,让更多医疗从业者感受到技术魅力,也为传统骨科手术的变革持续注入力量。

 

来源:医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