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讲堂获悉,穹彻智能近日官宣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多位老股东追投。本轮资金将用于加速技术产品研发、具身应用落地和行业生态拓展。公开信息显示,在本次融资之前,穹彻智能已累计完成多轮融资,总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Prosperity7 Ventures、奇绩创坛、创新工场、广发信德、上海科创基金等。

据机器人大讲堂了解,穹彻智能成立于2023年底,由非夕科技战略孵化。自成立以来,穹彻智能一直专注于具身智能大模型及相关基础工具与平台研发。目前,穹彻智能正致力于打通从数据到部署的全链路,贯穿从数据采集、模型预训练到后训练的完整技术链条,加速“具身大脑”在多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在核心团队方面,穹彻智能由具身智能领域知名学者卢策吾教授领衔。卢策吾在回国前曾于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回国后,他加入上海交通大学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计算机系特别研究员。卢策吾在学术领域取得多项荣誉,包括成为具身智能领域唯一的科学探索奖获得者,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R35榜单,以及获得吴文俊自然科学一等奖。他在《自然》《自然-机器智能》、TPAMI、T-RO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与会议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超过一百篇,并多次获得ICRA、IROS等机器人领域顶级会议的最佳论文奖。此外,卢策吾主导开发的AnyGrasp抓取算法及穹彻具身智能大脑产品,已在多项技术指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商业化应用。

联合创始人王世全同样具备深厚的学术与产业背景。他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电子系及竺可桢学院,后赴斯坦福大学仿生与灵巧操作实验室及人工智能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仿生机器人专家Mark Cutkosky教授与力控人形技术奠基人Oussama Khatib教授。2016年,王世全创立非夕科技,提出基于极致力控与层级式智能的仿人化通用机器人技术路线,其自适应机器人产品已在工业制造、食品加工、医疗服务等近百项实际场景中得到应用。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王世全在机器人本体与AI技术融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产品研发与业务拓展方面,穹彻智能以基于力的具身智能大脑技术为核心,致力于突破传统轨迹控制框架,构建覆盖感知、认知、规划与执行的全链路自主决策能力。该体系融合多模态大模型与长期积累的力觉数据,旨在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深入理解与柔性操作。
在推动具身智能落地过程中,穹彻智能围绕数据与模型效率等关键挑战展开攻关,并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进展突破,其最新研发成果包括无本体数据采集方案、通用端到端模型方案以及人机协作的规模化部署系统,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从数据采集、模型预训练到后期调优的全流程闭环,为“具身大脑”在多场景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支撑。

在前不久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穹彻智能对外公开展示了其今年的升级产品Noematrix Brain 2.0。该平台被定位为面向实体场景的通用具身智能系统,可结合大语言模型与物理推理机制,使机器人能够理解并执行人类通过自然语言发出的通用指令。在大会演示中,该系统在三个典型场景中表现出较强的任务理解与执行能力:
在“机器人串煮小站”中,Noematrix Brain 2.0能够识别堆叠或变形食材的位姿,完成多类非标食材的动态处理,全程无需人工参与;其力位混合控制模型可自适应调节穿刺力度,避免食材破损。

在家庭整理与清洁场景中,多台机器人实现了在开放环境下的协同作业,完成杂物归类、衣物洗烘与鞋履收纳等任务,展现出一定的任务规划与灵巧操作能力。

在“机器人手工冰淇淋小店”中,单台机器人可自主完成开关冰柜、舀挖冰淇淋、放置成品及清洗工具等一系列连续操作,体现出系统在复杂流程中的连贯执行水平。

据了解,Noematrix Brain 2.0在技术架构层面整合了多模态感知、常识推理、实时行为规划与精细动作生成等模块。据公开信息,该系统在物体抓取、动态避障与长时序任务管理等关键指标上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并已在部分工业与服务场景中投入实际应用,持续积累真实环境下的运行数据以推动系统演进。

目前,穹彻智能已与零售、家居等领域的多家头部企业建立合作,共同推进软硬件一体化的具身智能解决方案走向批量交付。未来,穹彻智能计划进一步依托其大模型技术与数据—模型闭环能力,为不同行业客户提供具备实用价值的智能机器人系统。
来源:具身智能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