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巧手赛道卷来卷去,终于有防水的了!
在灵巧手技术性能不断逼近人手的今天,一个长期制约灵巧手普及的重要瓶颈仍未被突破——防水。这一问题不仅限制了各类型机器人在厨房洗菜、洗碗等涉水场景的落地,也阻碍了灵巧操控技术向水下精细作业等更复杂环境的延伸。
近日,这一困境被彻底打破。中国初创公司黑漫科技推出全球首款防水灵巧手WA系列,不仅填补了全球市场空白,更有望解锁从日常生活到极端环境的全场景作业能力,重新定义机器人的作业边界。


▍破局:从IP68到万米深海的技术突破
公开资料显示,黑漫科技WA系列灵巧手包括两个版本:标准版和工程版。
IP68标准版旨在应对日常生活场景,例如洗碗、洗菜、洗衣服、做咖啡等;而深海工程版是为水下作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海洋牧场养殖、深海科考、水下工程作业、水下考古、水下救援等。
深海工程版可承受300m、1000m、3000m、10000m不同等级的深海压力,最深可在全球最深点马里亚纳海沟作业。这个深度下,指甲盖大的面积要承1吨重量(约1辆家用轿车),普通设备会瞬间失效。
据团队介绍,防水灵巧手的核心技术难点在于密封性。灵巧手结构复杂,如何在满足复杂传动顺畅性和较低的空载功耗前提下,保障绝对可靠的密封,是一大难题。浅水和深水采用的密封方案也完全不同。此外,自适应抓取控制是另一大挑战,还有防腐蚀、抗电磁干扰等众多工程难点。

黑漫科技结合在灵巧手行业的一体化高性能驱动方案、高精度磁编码器方案、创新齿轮加工工艺等技术优势,以及在水下机器人行业多年积累的水下高线速度轴向动密封、高可靠性径向静密封等核心技术,开发出五指灵巧手WA系列。
为验证产品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团队通过搭建高压密封试验舱模拟海底一万米水压。测试结果显示,该灵巧手可实现万米海深级的水下精细操作,实现水下作业成功率提升80%、泛化操作能力较二指夹爪提升5倍。
▍十年磨一剑:从科考船到生产线
从概念到产品,WA系列突破了包括复杂传动机构下的可靠密封难题、一体化高性能驱动难题和精准控制难题。这种技术攻关能力,源于黑漫科技核心团队在机器人领域深厚的产业积淀。
创始人杨子赫是吉林大学博士,先后服务于某军工企业、中国通号、申昊科技(300853),曾任申昊科技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有近10年机器人研制经验,主持开发机器人品类十余种,涉及海陆空隧全场景,交付机器人总量数万台。
核心研发团队来自浙大、吉大、中科大、杭电等高校及国内头部机器人公司,平均机器人从业经验近10年。团队汇聚了中国最早一批从事灵巧手开发的元老人物。首席科学家为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春宝。此外,团队还有两位院士专家作为顾问。
创始人及团队深耕水下行业多年,曾联合创办浙江最大水下机器人公司,曾参与蛟龙号取样器、深海8000米级着陆器、千米级ROV、水下滑翔机研制,并跟随中国大洋科考船到过太平洋、西南印度洋、南海进行科考。

这些经历让其深刻认识到水下作业的痛点:传统的二指夹爪因为构型的限制,很难完成对不同物体的形状适配,抓取成功率很低。一次南海科考中,机器人耗时4小时搜寻到目标矿石,却因夹爪无法抓取形状特异的矿石而任务失败;另一次水下搜救中,因缺乏合适夹具,最终依靠螺旋桨缠绕遇难者头发才完成打捞。
而灵巧手物体抓取泛化性很强,抓取成功率高,很适合在水下进行抓取作业。更重要的是,灵巧手作为具身智能的理想执行终端,WA系列的出现,成功将具身操作从陆地延伸至水下,终结了这一关键的具身操作禁区。
研发过程中,团队采用积累多年的融合技术成熟度评价等级体系(TRL)的改良版IPD项目管理流程,来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开发速度。并配备与研发团队规模相当的测试和品控人员,从原型机、功能机、工艺机、量产机,测试和品控贯穿每一个环节。
团队表示,WA系列灵巧手的快速产业化进程还得益于团队在供应链管理、柔性生产和成本控制方面的经验。注重商业闭环和自我造血能力,为其在初创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
▍撬动广阔市场:从人形机器人到垂直场景
WA系列灵巧手标准版,精准切中人形机器人及其他服务机器人的核心痛点。人形机器人要激活万亿市场、落地家庭,必须实现功能泛化,真正承担家务。而家庭中厨房是高频场景,日常洗菜、洗碗等家务都离不开水,这正是传统灵巧手的短板。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爆发期,据市场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市场在2025年预计达到400亿美元。

在水下作业方面,WA系列灵巧手工程版,无疑有望解决多个垂直领域的实际需求。海洋科考中,对深海矿石(如锰结核等)、深海生物的采样是重要环节;海洋牧场每年需要雇佣潜水员下海抓海参、海胆等经济海生物,但潜水员下水时间和频次有限,能作业的时间一天平均仅几小时;水下考古中,沉船位置往往在几百米海深,人无法到达,对瓷器等需要精确力控的易碎件,更需要精细操作。
海洋强国战略推进,离不开水下探测与作业。纯水下观测已无法满足海洋探索需求,水下作业是明确的行业趋势;兼具灵巧操作与抓取泛化性的水下灵巧手,是实现水下作业的核心部件,前景十分广阔。

在市场拓展上,黑漫科技已与浙江大学、吉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鳌海、申昊科技等高校和企业展开合作。其中一个订单的形成,是在某高校实验水池进行功能测试时,被研究水下机器人的课题组老师看到,充分了解后,该老师当场决定购买。“他们看中的就是水下灵巧手的作业能力,因为具备这种能力的水下执行器是市场空白。”团队回忆道。
黑漫科技的商业逻辑清晰而务实:短期目标是以垂直场景切入,聚焦解决具体的工程问题;长期目标则与人形机器人产业结合,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性价比,助力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据悉,黑漫科技由机器人上市企业申昊科技和中国最大的具身社区火星加速器联合战略孵化,在产业资源上具有核心优势。企业已完成种子轮融资,目前正优化生产工艺、搭建产线,快速形成批量交付能力。
▍结语:破界者生
在灵巧手赛道众多玩家集中于提升陆地性能参数时,黑漫科技敏锐地洞察到一个更本质的问题:灵巧手的未来,必然是一个水陆两栖的世界。他们没有在已有的红海中内卷,而是选择开辟一条名为“防水”的新蓝海。
通过“IP68标准版”与“万米深海工程版”的双剑合璧,他们不仅展示了强悍的技术实力,更展现了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和精准卡位,两款手终结的不仅是技术的禁区,更是机器人商业应用的边界。
这一步,正由一家中国公司率先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