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生物体为了生存,演化出了各式各样的感知能力。其中,非接触式感知——即无需直接触碰便能探测环境变化和潜在威胁的能力,在许多动物的生存策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众多非接触式感知方式中,人类最为依靠的视觉拥有最高的分辨率,却也伴随着最高的能耗,消耗了大脑超过40%的感知处理能量。与视觉系统相比,蜘蛛选择了一条不同的演化路径。它们的光感受器密度比哺乳动物低20倍,但全身却覆盖着极高密度的毛状感受器,每平方毫米可达400根。这些毛状感受器能够将外界非接触刺激(如猎物引起的气流)转换为神经脉冲序列,每次事件消耗的能量低于100pJ,能量密度比视觉系统低数百倍。这种策略实现了广域感官覆盖,同时将能耗降至最低,并克服了视觉感知的诸多限制。此类高效而节能的感知方式,正为现代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感知系统带来深远启示。
近日,南京大学研究团队受此启发,提出了一种柔性脉冲毛发感受器(FISH),仿照蜘蛛毛感受器,能够将气流信号实时转化为电脉冲,从而实现非接触式感知。其功率密度低于100 nW/cm2,每个感知事件的能耗约为660 pJ,与蜘蛛毛感受器几乎相当,比传统非接触传感器的能耗低了两个数量级。

该成果以“A flexible spiking hair sensillum for ultralow power density noncontact percep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
▍柔性脉冲毛发感受器(FISH)的结构特点
那么,这一超低功耗的传感器是如何实现的呢?研究团队的核心设计在于其独特的结构。这款名为柔性脉冲毛发感受器(FISH)”新型传感器,是由基于聚酰亚胺(PI)的毛发状传感器和基于Ag/PI/LIG/PI 的柔性 TS忆阻器组成,能够将气流信息转换为用于非接触感知的脉冲序列。

FISH的概念设计和结构特征
毛发状传感器:仿生设计的精髓
FISH的毛发状传感器采用激光诱导石墨烯(LIG)技术,在聚酰亚胺基底上制作出宽度仅约25微米的传感元件。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LIG呈现泡沫状多孔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增强了传感器的响应灵敏度,还保证了良好的柔韧性。
该传感器能够检测低至0.4米/秒的气流速度,通过调整PI基底厚度,甚至可实现0.04米/秒的最低检测限。在7.0米/秒的气流速度下,传感器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仅为约40毫秒和26毫秒。经过4500次循环测试,传感器仍保持稳定性能,显示出优异的可靠性。

毛发状传感器的电气特性
柔性TS忆阻器:脉冲编码的核心
柔性TS忆阻器是FISH实现脉冲编码的关键。它展现出典型的突触行为:当施加的电压超过阈值时,器件从高阻状态切换到低阻状态;当电压低于保持电压时,又自发返回高阻状态。这种特性使得忆阻器能够在电流偏置下产生自激振荡,输出频率可调的电压尖峰。
该忆阻器表现出卓越的稳定性:经过1000次重复循环,高阻态和低阻态的变异系数分别仅为7.71%和10.71%;在不同弯曲半径(3-20毫米)和温度条件(40-200°C)下均保持稳定工作。当输入电流从100皮安增加到200纳安时,尖峰频率可从155赫兹提升至2650赫兹。

柔性TS忆阻器的电气特性
协同工作:从气流到脉冲序列
当FISH检测到气流或接触刺激时,毛发状传感器的电阻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流过TS忆阻器的电流。这一变化触发忆阻器的自激振荡特性,将传感信息编码为频率可调的脉冲序列。在2.4伏偏置电压下,FISH产生的尖峰频率约为500至1500赫兹,功耗仅约600纳瓦,每次事件的能量消耗约为660 pJ,非常接近蜘蛛机械感受器的能耗水平。
最重要的是,FISH的功率密度低于100纳瓦/平方毫米,比已报道的非接触式传感设备至少低100倍,为实现大规模传感器阵列提供了可能。

FISH 的刺突编码行为
▍基于FISH矩阵和脉冲神经网络,构建完整非接触触觉感知系统
研究团队进一步结合FISH矩阵与脉冲神经网络(SNN),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非接触触觉感知(NCTP)系统,这一系统模仿生物感觉处理中的两种关键机制:群体编码和感受野整合。
群体编码:单根FISH 仅能感知 “有气流”,但 25 根 FISH 协同工作,就能捕捉气流的 “空间分布”—— 比如蝴蝶形状的气流模板,会让不同位置的 FISH 产生不同频率的脉冲,共同构成蝴蝶的脉冲图像。

基于NCTP系统实现气流介导的非接触式识别
感受野整合:每根FISH 负责一个 “小区域” 的感知,SNN 会把这些小区域的信号整合起来,分析出目标的 “类型”(比如是蝴蝶还是飞蛾)和 “方向”(从左边来还是右边来)。
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包含10个标签的自定义数据集,代表五种不同的模式类型和两种方向条件。经过70个训练周期后,脉冲神经网络对这些非接触目标的多维识别准确率超过92%。这表明,通过FISH矩阵的群体编码,系统能够有效提取关于气流模式和方向的多维信息。
▍NCTP 增强型蜘蛛机器人的集成与场景验证
为验证NCTP系统的实际性能,研究团队将2×3 FISH矩阵集成到蜘蛛机器人中。机器人的前端配备商用数码相机用于视觉感知,后端则安装FISH矩阵用于非接触触觉感知。

在五个不同的实验场景中,蜘蛛机器人展示了对视觉和非接触触觉刺激的智能响应:
在黑暗环境中,视觉系统失效,机器人保持静止;在光照条件下,视觉系统检测到前方猎物,机器人发起攻击;无论光照条件如何,当气流表明猎物位于机器人后方时,FISH矩阵触发机器人转身并攻击;当检测到后方捕食者气流模式时,机器人迅速向安全方向逃跑。
这些实验证明,NCTP系统能够有效扩展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能力,克服视觉感知在黑暗、低能见度或盲区条件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