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年一度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科技春晚”【2024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在大洋彼岸圆满落幕。这场为期四天的全球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逾4000家的厂商参展,其中来自中国的企业超过1100家,占比超过参展商总量的四分之一。作为中国科技代表企业之一,上海开普勒探索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普勒”)首次携其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重磅登场。作为开普勒人形机器人正式上线后参加的世界级展览会首秀,开普勒人形机器人的出现迅速吸引了众多行业参观者的关注,其中不乏全球颇负盛名的行业专家。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展位
▍高度自研能力,建立核心竞争力引行业关注
在开普勒展位上,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Window和Devices技术VP、Nvidia生态负责人、澳大利亚电视台、加拿大人形机器人公司Sanctuary AI团队、特斯拉擎天柱工程师、谷歌Deepmind专家、MIT研究员等行业专家在开普勒探索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胡德波的介绍下对开普勒人形机器人产品有了近距离深度了解。在CES的Showstopper媒体活动中,开普勒展台的人形机器人也同样吸引了众多国际权威媒体的高度关注。
众多行业专家到访
作为一家成立仅4个月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开普勒人形机器人为何能在此次盛会上吸引大量业内人士与媒体的关注?
这与开普勒机器人背后扎实的研发创新实力有着密切关联。
据了解,开普勒此次在本届CES展示的人形机器人为其前不久刚刚推出的先行者系列。该系列分为先行者K1、S1、D1三个型号,机器人身高178cm,体重85kg。从自研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灵巧手、星云系统到丰富的应用场景、共创平台等,都充分展示了开普勒当前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在硬件方面,开普勒自研的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和自研旋转型执行器实现了降本增效,亦是肢体硬核动力的来源,能有效提升各部件最大负载能力,可高精度模拟人体肌肉运动控制。人形机器人中难度较高的灵巧手也为开普勒自研,共有12个自由度,充分考虑了手的负载、控制精度等。
在软件方面,开普勒自研星云系统能让机器人实时感知周围环境,解决看听与感知的问题。通过100TOPS高算力主板与自研星云系统的搭配,执行器能够拥有视觉识别、视觉SLAM、多模式交互与手眼协同四大功能。同时,开普勒还为人形机器人搭载了云端多模态大模型,在本体上部署了响应速度更快的行业小模型。这为人形机器人实现多场景应用提供了充分保障!
目前,开普勒人形机器人除了机器人主板等少数零部件采用国外厂商外其余均为自研且已经实现国产化,未来这一部分也会逐渐转向采用国内厂家。
▍领先量产速度,推动多场景应用解放生产力
由于具备了高度自研的能力,开普勒突破了供应链的限制,同时,也更容易实现产品迭代和成本控制。
据胡德波介绍,开普勒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其动力系统采用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和旋转型执行器技术路线,全身自由度、手部操控灵活度、手眼协同、视觉感知识别等都可以和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内领先的产品媲美。而在此前提下,开普勒机器人的对外售价预估仅为2-3万美元。
尽管售价并不算高,但开普勒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却相当丰富,不仅可以实现教育科研、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搬运、复杂环境巡检、应急救援、户外安全作业、危险环境检测、安全隐患排查等多场景应用,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的机器人产品以服务更多的场景。
除却成本可控带来的高性价比,开普勒人形机器人的量产速度也为业内领先。据开普勒透露,预计2024年下半年,开普勒便将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面向全球的开发者开普勒也已经推出了Kepler OS,该平台不仅提供丰富的开发接口、示例项目和开发文档,还支持多机协同,并提供强大的在线开发和调试功能。未来,开普勒还将邀请全球开发者伙伴们来到Kepler OS平台,与开普勒共同实现科研与产业线的智能开发,携手推动全球人形机器人应用的发展。
对于此项举动,开普勒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胡德波表示,从全球市场来看,当前人形机器人迎来了商业化拐点,少数企业进入商业化。共享共创才能推动技术进步,这是开普勒始终坚持践行的发展理念,亦是参加此次CES向全球同行展示的初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