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交叉推动术式变革,让骨科最难手术不再困难!| 北航王豫教授专访

bilibili2023-10-161154医疗机器人

挑战国际难题,瞄准国内国际市场临床刚需,致力于填补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在国际上的空白,他就是王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北航医疗器械研究所副所长,北京罗森博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作为业内资深专家, 他的努力使得国产科技在这一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王豫教授在首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上受邀机器人大讲堂记者的采访,分享了他的科研和工作经历,并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跨越学科界限,探索骨科手术机器人

         
 

1999年,王豫被保送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2003年,他又保送攻读博士学位,开始进行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为了使研发出的机器人真正应用于临床,他开始频繁在学校和医院之间奔波。刚开始,王豫面对大量医学名词感到云里雾里,于是他开始自学骨科手术知识,经常去医院观摩手术和做实验。

         
 

通过阅读相关专业书籍,王豫逐步掌握了各种骨科手术相关的解剖知识、过程和难点。在观摩手术时,他仔细观察医生的各项操作,并与医生深入交流讨论,进一步理解骨科手术操作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这为他后来进行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博士期间,他参与了国内首个骨科手术机器人的863项目,开始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医生合作。这使他真切感受到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为医生和患者造福的过程。

         
 

2009年,王豫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留校任教,继续从事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在2010年至2011年期间,王豫与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梁国穗教授展开合作,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就成功研发了主被动混合控制的Hybridot骨科机器人。

         
 

这项创新获得了美国专利认可,并在威尔士亲王医院进行了临床验证。这次合作不仅拓展了王豫的国际化视野,也坚定了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的研发方向。

         
 

         
 

2015年, 王豫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究,与被称为世界手术机器人之父的Russell Taylor教授开展合作,在与国际顶尖实验室的交流中,他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归国后,王豫决心开发一款全球首创可应用于骨盆骨折手术的机器人。2017年,王豫在北京创办了罗森博特,推动该成果的产业转化。

         
 

         
 

▍原创技术实现骨盆骨折手术机器人突破

         
 

作为骨科手术中公认最困难的手术,骨盆骨折手术具有广阔的需求空间。正因如此,王豫选择从最困难的手术入手,迎难而上。

         
 

骨盆骨折手术被誉为骨科手术皇冠上的明珠,它的难度在于它已经触及到人体的生理极限。首先,骨盆具有非常复杂的三维结构,很难通过手术中的透视图像完全展示出来,这对临床医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其次,闭合复位要求在高负载下进行精确的位置和姿态调整,而人体在发力的同时很难控制速度和精确的位移,这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

         
 

然而,机器人技术作为人类医学治疗领域的延伸,有潜力帮助突破人类自身的生理局限。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已经围绕骨折复位机器人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但至今尚未有成熟的系统进入临床应用。

         
 

王豫认为, 运用机器人推动术式和治疗方式变革是所有手术机器人发展的未来方向。在机器人辅助下,可以实现更微创、更精确的手术,大大提高患者获益。在研发过程中, 王豫带领罗森博特克服了多个技术难题:

         
 

1、个性化骨盆骨折规划:通过算法实现自动化的规划,大大提高精确度

为了进行个性化的骨盆复位规划,团队利用各种算法实现了规划的自动化。王豫教授带领团队研究了自动规划的算法,引入了许多AI深度学习和统计学的方法。这些算法通过分析大量的临床数据和解剖学知识,让机器人能够自动地规划手术方案。相比于过去医生凭借经验和直觉判断,机器人的规划更加标准和精确。

         
 

         
 

2、实时掌握骨盆的三维位置:基于图像配准的定位技术实现高精度导航

为了实时掌握骨盆的三维位置,团队开发了基于图像配准的骨盆定位技术。王豫教授带领团队研究了新的三维导航算法,通过术前和术中的影像配准,机器人能够准确获取体内骨盆的实时三维位置。这项技术的创新性在于,不仅克服了骨折带来的骨骼移位问题,也无需术前对患者安装有创标记,保证微创的同时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导航信息。

         
 

         
 

3、精确运用力量移动骨盆:深入研究力学规律,设计出独特的复位方案

为了精确运用力量移动骨盆,团队深入研究了骨盆骨折复位的力学规律。王豫教授和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从临床测力开始,研究如何有效地传递力量,克服软组织的阻力,最终将骨头恢复到原位。他们设计出了独特的复位方案,包括创新的"弹性牵引"概念,能够安全地克服复位过程中的软组织阻力。通过这些研究成果,机器人能够精确地应用力量,确保骨盆骨折复位的成功。

         
 

         
 

通过持续创新与突破,王豫团队终于研制成功全球首创的骨盆骨折手术机器人。目前,该机器人已经在积水潭医院等国内6家顶级骨科医院完成了100多例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人手术效果遥遥领先于徒手手术。

         
 

采用该骨盆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可以大大简化手术过程,显著提高手术效果。与传统徒手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的骨盆骨折复位优良率高达96%,而传统徒手手术的优良率不足50%。

         

▍核心竞争优势与技术推广

         
 

王豫认为,罗森博特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是拥有一个深度医工交叉的团队。医生和工程师能够从方案论证到产品研发全程深度参与,形成紧密合作和高效沟通。王豫表示,这样的医工团队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需要长期合作积累才能达到深入理解和高效协作的程度。罗森博特团队与医院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3年,经过二十多年积累,双方已形成非常牢固的合作关系。

         
 

对于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手术是否会比传统方式更昂贵的问题,王豫教授表示这恰恰是他们的竞争优势。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相比传统的切开手术,可以减少术式创伤,改变治疗方案,减少输血需求和住院时间。整体来看, 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手术采用的耗材更少更经济,能够为医院和患者省钱。

         
 

当然,创新设备和耗材本身需要合理定价,以保证公司经营。但从总体效果看,王豫教授认为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手术反而更经济,这也是医疗创新企业应该追求的方向。技术创新能够带来治疗模式的变革,在保证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医疗提供更优质经济的解决方案。

         
 

         
 

机器人大讲堂了解到,在商业化过程中,创新医疗设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罗森博特也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推进技术的产业化,以确保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在积极推动适应症拓展,并且不断丰富产品线,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适宜的解决方案。此外,他们还积极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来提高临床对于创新医疗技术在成长期的支付意愿度。王豫认为,这是每个医疗创新企业都必须经历的道路,需要共同努力和合作。

         
 

对于罗森博特未来的产业布局,王教授提到,“我们对罗森博特的定位是希望成为一个伟大的原创智能医疗设备和服务的供应商,所以秉承着这样一个理念,希望继续去做一些原创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然后希望能够扩大到更多的适应症,为临床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

         
 

▍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创新不断

         
 

既在北航任教,又担任自己创办公司的CEO,这两种身份给王豫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优势。作为教授,王豫可以保持对前沿技术的敏感性,为公司储备技术,也让学生见识到企业运作,为学生就业带来帮助。作为CEO,他也可以更快地将学术研究应用于商业实践,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

         
 

从创业伊始,王豫就一直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他认为只有自己对公司业务有信心,才能让团队和投资人建立信心。当前手术机器人市场竞争激烈,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卷。但王豫认为,这只是暂时状态,行业具有广阔前景。随着市场成熟,会形成技术领先的头部企业、具竞争力的中坚企业以及新创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化良性循环。企业应紧抓满足临床需求的技术创新,通过颠覆性新技术改变治疗模式,推动整个行业进步。

         
 

最后,王豫提到了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方向——数智化。他认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是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他希望能够构建一些对整个行业有用的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平台。他强调了平台化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与临床需求的紧密结合,推出一系列新的产品。这样的发展方向将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创新和价值,这也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