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农进行时: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机器人

机器人2023-12-112214农业机器人

农业机器人:农业科技的重要支柱与未来的发展潜力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中,推进农业机器人相关工作被明确提出。这一方案旨在促进机器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包括农业领域。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理想情况下,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机器人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农业的发展。农业机器人通过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满足农业产业化的需求,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升级和转型。同时,农业产业化也为农业机器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农业机器人更容易从产品维度过渡到产业维度。


世界局势的多变及人类人口的增长等因素,使得不少机构对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据Tractica的数据预测,到2024年末,农业机器人的年出货量预计将达到594,000台。然而,要实现这样的增长,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农业机器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研发工作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相继研制出了嫁接、扦插、移栽和采摘等多种农业生产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出现和应用,为这些国家的农业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带来了助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业机器人逐渐经历了从机械自动化到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新技术加持的转变。例如,2007年出现了能够扫描果实并收集土壤、种子数据的Ag Tracker机器人;2012年诞生了能够在植物育苗室内移动盆栽树苗的机器人收获运输车HV-100和能够除去生菜土地里多余种子的机器人Lettuce bot……近几年,各国相关研究工作也是如火如荼。


与国外相比,中国农业机器人研究与开发方面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才开始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研发。进入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农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也进一步扩大。国家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农业机器人的研究和产业化。这一时期,一些关键技术开始实现自主创新。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机器人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十三五”期间,政府加大了对农业机器人的资金投入,推动了农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和普及。这一时期,中国农业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显著提升。


如今,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农业机器人正逐渐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量之一。从种类上看,目前中国已开发出的农业机器人有:耕耘机器人、除草机器人、施肥机器人、喷药无人机、蔬菜嫁接机器人、采摘机器人等。


目前,主流的农业机器人能力覆盖喷洒农药、除草、施肥、采摘和播种等多个方面。喷洒农药机器人是最常见的农业机器人之一,它们用于向农田和果园等处喷洒农药,以保护作物免受害虫和病害侵扰。这类机器人通常配备先进的导航系统和各类传感器,能够自主导航并确定最佳的施药路径、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和作物健康情况,从而实现精确的农药施用。国内外的许多公司都在研发和推广喷洒农药机器人,如极飞科技、大疆植保、岚江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