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终止收购iRobot

机器人2024-02-212224

1月29日,亚马逊宣布放弃收购iRobot,标志着扫地机器人行业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案正式告吹。尽管双方曾就交易金额从17亿美元降至14亿美元进行多轮磋商,但欧盟的反垄断监管机构最终未予批准,理由是此举可能损害扫地机器人和吸尘器市场的竞争格局。

市场对这一并购失败的结局并不感到意外。早在今年1月上旬,就有媒体预测欧盟不太可能放行亚马逊对iRobot的收购,担忧此举会削弱市场竞争。

据清洁电器行业专家分析,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在销售渠道上具有显著优势;而iRobot作为扫地机器人的先驱,其Roomba系列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因此,两者的结合无疑将加剧市场垄断担忧。

亚马逊此次放弃收购iRobot,或许意味着在未来扫地机器人市场的竞争中,更多的竞争者将有机会崭露头角,推动行业朝着更加多元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发展。

若亚马逊并购成功,其将同时扮演裁判与选手的双重角色,这无疑会极大地限制其他企业的市场竞争空间。尽管欧盟尚未作出最终裁决,且亚马逊仍有机会进行申诉,但该公司已决定终止此交易。

两家公司在联合声明中表示,由于收购计划无法获得欧盟监管机构的批准,因此亚马逊与iRobot的合作被迫中止。有清洁行业资深人士指出,亚马逊主动放弃收购iRobot,甚至在欧盟最终裁定日期2月14日之前,表明该公司本身已对这项投资失去信心。

从业绩角度看,iRobot近年来财务状况并不乐观,其扫地机器人市场占有率逐年下滑,并面临着来自中国厂商的激烈竞争。同时,受宏观环境影响,亚马逊在过去一年中进行了大规模的“瘦身”行动,削减了许多不盈利的业务。因此,放弃此次收购也在情理之中,尽管这意味着需要支付高达9400万美元的违约金。

二级市场的数据也反映了市场对这次并购失败的看法:过去一周,iRobot股价大幅下跌超过20%,而亚马逊股价则上涨近8个百分点。这表明,尽管表面上看似亚马逊输了这场交易,但实际上却赢得了更多的利益。

对于iRobot而言,更令其痛苦的不仅是交易的失败和股价的下跌,更在于其扫地机器人在市场上不断被其他厂商蚕食。来自中国的竞争者正在逐渐占领其在北美的市场份额。

从“扫地机鼻祖”到如今四面楚歌的境地,iRobot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似乎经历了一家大型公司的发展历程:开拓新市场、花费十数年时间成为绝对霸主,但随后进入瓶颈期。如今,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企业后来居上,而自己则逐渐走向没落。